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旅游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兴起并持续快速发展。在起步之初,游客白天游览的主要景观项目是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次之。在历史文化中,宫观寺庙是比较常见的——出境到国外旅游也基本如此,笔者跨世纪之际到欧洲旅游考察,在各个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和乡村必看的项目就是大大小小的教堂,以至有同行游客将之比作我国人民公社时期每个生产大队都必须建设的大队部。到了晚上回到酒店,基本只能洗洗就上床睡觉,几乎没有室内文化娱乐如电视、电影、戏剧和户外夜游、夜演项目。因此,被业界戏谑性地概括为那个阶段的中国旅游就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
▲杭州灵隐寺
▲欧洲教堂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原国家旅游局组织指导和支持下,从重点旅游目的地城市起步,积极开发夜游项目,如首都北京专门面向入境游客举办的“北京之夜”专场京剧表演晚会,古城西安唐乐宫的仿唐乐舞和歌舞伴宴,苏州的评弹、上海和杭州的越剧、成都的川剧、天津的大鼓、安徽的黄梅戏等地方戏曲晚会,广州等南方城市则率先开放夜市供入境游客夜游。在九十年代中期国家旅游局开始组织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和评选工作中,明确要求各个城市要有夜间旅游项目,包括要建设运营步行街和夜市,组织开展晚间旅游演出和娱乐活动,在绿化、美化、净化的同时要对城市夜间亮化水平等进行考核评价,比较系统全面地推动了各个旅游城市夜游的发展。后来,在旅游饭店和内河游船星评、旅游景区等级划分评定等更多工作中,系统、全面、细致地纳入了夜游和晚间文化娱乐及健身等项目评价指标,在行业内全面推动夜游发展。
▲时尚京剧秀亮相北京之夜
▲唐乐宫《大唐女皇》
▲苏州评弹
▲越剧
▲川剧
▲天津大鼓
▲黄梅戏
正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以重点旅游城市和王牌旅游景区为空间载体,演艺界逐步介入夜游中夜演的策划、组织、开发和运营,并逐步形成了几大系列的旅游演艺产品。影响比较大的有,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为首的团队,从桂林阳朔漓江上的《印象刘三姐》起步,先后在丽江(《印象丽江》)、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海南(海口的《印象海南岛》)、重庆(《印象武隆》)等一批旅游城市布局,形成“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旅游夜演产品。后来,其他团队紧跟上来,陆续产生了“又见”“千古情”等系列,根据自身文化主题和资源禀赋所开发运营的大型室外实景或剧场旅游夜演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浙江杭州的《最忆是杭州》,河南登封的《禅宗少林》,西藏拉萨的《文成公主》,等等。
▲《印象刘三姐》
▲又见系列之《又见平遥》
▲《最忆是杭州》
▲《禅宗少林》
▲《文成公主》
可见,旅游系统组织开展夜游,也是从夜演入手的,至今影响最大的,也依然是成系列的大型旅游夜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