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成,经济学博士,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原二级巡视员,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1994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到国家旅游局,从事旅游工作四分之一个世纪,曾任旅行社管理副处长、计划发展处处长、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助理(挂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副局长(援疆)、监督管理司副司长、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信息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旅行社及旅游监管、旅游投资开发与发展、旅游信息化等,有专著5部、合著和主编著作多部、论文200余篇,参与《旅游法》立法调研和《旅行社条例》等旅游法规及多部规章、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
做了半天文抄公,现在可以具体谈谈文学之外的夜游活动。先看民间和社会上的。
从历史上看,不仅皇家贵胄、文人骚客喜爱夜游,普通民众也不例外,从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和舞龙舞狮开始——《夫妻观灯》遂成为妇孺皆知、广为传唱的黄梅戏经典唱段——每有重要节日和庆典,夜间文化娱乐都是浓墨重彩的重头戏。历朝历代,有钱人家节日和庆典请戏班子唱堂会愉悦亲邻,普通民众则在节日也要举办娱乐联欢晚会、篝火晚会等活动。中原内地自不必说,远至边疆的青藏高原,藏族同胞遇节庆都会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跳歌庄,云贵高原的彝族同胞举办的火把节早已蜚声全国和世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民俗节庆活动。很多地区和民族的婚礼也都是在夜晚举行,内容除晚宴外,往往还有歌舞和民俗表演,棋牌麻将之戏更为常见,请戏班子唱戏和后来包场放露天电影也成为小康殷实之家喜庆之日博人眼球、赢得赞誉的举措,甚至葬礼即白喜事也有这类文艺演出和文体娱乐节目。
到了近现代,机关、学校、军营、乡村等在节日和主要喜庆日组织举办联欢晚会则成为普遍现象。最高峰就是从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开始组织举办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一个时期达到全国城乡万人空巷,甚至年夜饭都匆忙吃完后,全家、全村就凑到电视机前,一直观看到新年钟声敲响还意犹未尽。在央视春晚带动下,各个省级和很多城市电视台也先后组织举办现场直播或录播的春节晚会,央视在综合性的春晚节目之外,则由相关频道组织举办专业性的春节晚会,影响比较大的有戏曲春晚、相声和小品春晚。近年来,乡村春晚也越来越流行,以至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乡村春晚评优和表彰奖励,使得举办乡村春晚之风成席卷全国之势。
概言之,自古至今,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普通大众,都在开展夜间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内容主要是夜游中的夜宴、夜演、夜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