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旅游,让游客走进演出和娱乐场景中,并与演员或场景进行互动,提升项目的娱乐故事性、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文旅夜游灯光设计是夜游项目成功与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声光电的技术手段和水陆空的视听体验逐渐成为文旅夜游灯光设计的主旋律。下面来看看,文旅夜游常见的灯光设计手法都有哪些?
灯光+演艺,让夜晚有戏
近年来,游乐方式都在朝着夜游的方向发展,文化演艺业态在主题公园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渐趋成为主题乐园核心文化的体验载体。
演艺的方法更多灯光在配合人,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了解文化,引起共鸣。人们去看杂技戏曲电影电视等各种影视作品、话剧作品,都是靠人来表演的,或许动辄上百人。
这类的演艺灯光非常多,它和舞美有很多的关联,比如《又见平遥》等又见系列、印象系列、归来系列,都是通过大量的场景以及大量的演员的配合演出,让人去理解故事剧情。在这些剧中,灯光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形式。
灯光+布景,创造情绪体验氛围
利用“灯光+投影灯”将景区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布景风格,展示不一样的景区文化。
在大型室外山水实景光影剧《长白恋歌》演出中,利用山体作为巨幅银幕,投影面积近3000㎡。将长白山四季风光、神话场景等动态画面投射在山体和水幕上,呈现震撼山体巨幕。借助先进的投影融合和色彩还原技术,晨曦云海、夜幕星空都以极高的质感呈现在观众眼前,与真实山水融为一体。
灯光+水秀,虚实结合
音乐喷泉、数码水帘、水幕表演、水秀特效......水秀有多种形式,在景区夜游中的运用现已十分成熟。可以打造日夜联动的视觉盛宴,白天全景音乐喷泉带给游客唯美体验,夜晚运用水幕、激光、音乐等多媒体艺术为游客呈现电光流影,带来浸入式水秀灯光体验。
而如何真正达到“白天一景,晚上一秀”的视觉感官盛宴,不妨欣赏湖南郴州北湖水月的水秀。作为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重点观摩项目,北湖水月数字孪生全场景演艺秀,以北湖公园及周边城市风貌为天然的载体,利用科技物联演艺系统将声、光、水、城融为一体,成为“科技和艺术”完美融合的语言。将郴州及北湖公园的自然禀赋、人文传承、城市风情等代表北湖乃至郴州的核心文化进行了即意蕴悠长又生动有趣的展现。
灯光+投影,创造更多场景
投影灯是目前灯光设计中自由度高的一种。个性化投影,想投影什么效果都可以做出来,而且可以随时更换不同效果的场景图案;运用光学投影原理,采用高亮度的光源,将底片上的全彩投影内容投射到高层建筑的外墙上,在夜间形成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户外投影内容。是目前文旅夜游中很主流的一种融入到灯光设计中的元素。
投影技术又可以分为利用3D投影和互动投影两部分。3D投影分为脚本故事、音乐创作和动画制作。建筑投影灯光秀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的精神特质紧密结合,对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而言,是传播城市形象、吸引游客、展示城市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
虚拟与现实、AR/VR、3D等技术的应用,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沉浸在投影灯光秀营造的虚幻场景之中。
灯光+雾森,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雾森和灯光结合的设计是一种创新的景观美化方式。雾森系统开启后形成雾气缭绕的效果。这些雾气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为景观增添一份神秘和宁静。
雾森在夜游设计中非常常见,它是把水分解成高分子状态的产物。不黏于皮肤,也不会沾染在衣服上,在夏天给人带来一种清凉感,同时雾森的也能给人带来奇妙的一些体验,造雾机是做这种场景特效的很好的方法,能对场景做一些非常好的补充。
灯光+故事,一个IP就是一个故事
“灯光+故事”是文化主题夜游IP打造的很好结合方式,基于IP故事延展的夜游灯光秀,有情节,有故事,有IP角色,更能深入人心,更让人难以忘怀。
如同一个旅游景区就是一个传说演变而来,或本身就存在的旅游景区因为一个故事而丰富了景色的更多内涵,例如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天门狐仙》的传说就给其增添一丝奇幻气息,不管游客是奔着景区而来,还是奔着故事而来,两者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了。
中国夜游网点评:灯光已不再是乡村与景区夜游的简单照明工具,而是串联文化、科技与体验的核心纽带。从“灯光+演艺”传递地域故事,到“灯光+水秀”“灯光+投影”营造沉浸场景,再到“灯光+雾森”勾勒诗意氛围、“灯光+故事”打造特色IP,多元“灯光+”模式既激活了夜间经济活力,又让文化以更生动的形式触达大众。未来,随着技术与创意的深度融合,夜游经济将持续释放魅力,为文旅发展注入更多可能。